古早心、古早味
電影<總舖師>有一句台詞:「沒有古早心,怎做得出古早味?」深深打動心弦,因為我休假喜歡到處走走,特別喜歡吃古早味的台灣小吃,例如艋舺龍山寺一代的小吃包括蚵仔麵線、切仔麵,若能來上一盤黑白切,更是一大享受;找尋古早味、品嘗台灣小吃是人生的小確幸。
對一個饕客而言,許多老店之所以生意興隆、門庭若市,不是只靠著老招牌,而是如何維持好口味;也有許多老店到了第二代、第三代經營者,因為口味變了、服務差了,客人慢慢流失,最後只好關門打烊。
對於一家百年老店而言,最重要在於如何維持好商品的內容,維持好口味、一流的服務與持續創新;對了,有網友建議還要ISO認證,這也不賴。
國民黨要找出古早心,就是回到初衷,如何去真正服務民眾、貼近基層百姓,端出一道道讓民眾能認同的「古早味」,而不是改店名的型式主義改革,這才是老店生存之道。